往返呼伦贝尔三次,就是为了你
或许你还不认识它,但总知道“猫头鹰”,它是猫头鹰中的一种,它叫雪鸮。
一种大型猫头鹰,身长65cm,在极寒的西伯利亚生活,也在12月的呼伦贝尔出现。虽是猛禽,但人们却说它“萌”(可爱)。今天我们跟随巫大大的镜头认识这个“猛/萌”雪鸮。
为什么想拍雪鸮?
这个想法源自于《中国摄影家杂志》201604期,我拍摄的新疆喀纳斯作品被收录其中,杂志社同时寄给我一本留作纪念,封面上就是一种叫做 的猛禽。一篇名为“它们是最纯粹的奇迹“对芬兰摄影师的专访,一张飞翔的雪鸮,画面只有黑白的勾勒如同水墨,张开的翅膀,庞大的身躯,尖锐的嘴,表明它的迅猛;但一双无辜的大眼睛,扁圆的脸,毛绒绒的,形成一种与身体极不相称的“反差萌”,它的形象就印在了我的心中,算是种了草。
2018年这颗草终于被拔起,但这仅是一个开端。
为什么要三次去呼伦贝尔?三次的目的都是雪鸮吗?
可能因为处女座执念的性格,每次都带着一点儿遗憾回来,想要拍到更清楚的雪鸮。
2018年1月带着一个摄影小伙直奔海拉尔,第一次去拍经验不足,原以为自己的长枪短炮足矣,到了那边看其他“打鸟人”的武器更是厉害,那次冷下三十度的等待,只有“疾飞而过”的身影。
2020年疫情的缘故让我们止步于国内,但“骚动”的心再次被撩拨是因为一场双子座流星雨。
(视频)
严寒敌不住心中的澎湃,这是一种浪漫,流星刷刷落下的时候,我祈祷明天会更好;这也是一场奢华的等待,同行的年轻人被零下40度“困”在车里,我却迫不及待冲在前线,可能是生活的阅历让我们这一代人更忘我吧。
第一次未达的雪鸮心愿这次算是有了长进,但是也有遗憾。等了一天,守了一天,用诱饵勾引它,却被一只小狐狸捣了乱,拿起镜头的时候它已经飞高飞远了。
第三次再去呼伦贝尔,带着前两次的经验和更足的装备前往。
卡帕的经典名句是“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要想拍到更好的照片,肯定得身体力行。清晨5点,冒着7级大风,零下40多度的严寒登上了兴安岭的最高峰,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看到眼前的风景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极致追求也有了落脚,拍到了飞翔的高清的雪鸮,圆了心中的梦。
这就是三次去呼伦贝尔的经历,三次都是为了雪鸮而去,终于梦圆了,却发现这些年我也在悄悄变化着,原来追求高清雪鸮的特写,现在更喜有环境,有光线映衬的雪鸮。
巫大大小传:
巫文云,一名整形医生,专注于鼻整形鼻修复领域;他还有一个身份,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刊登于《中国摄影家杂志》《中国国家地理》等,举办过个人摄影展,出版了《等云来》摄影杂志;在业界他是两栖人类(隆鼻技术顶呱呱,摄影审美棒棒哒),他用处女座的性格追求着极致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