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家林曦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卖文具的地方,琉璃厂,那是林曦的最爱。当时一个老师送了她一块冻石,就是印材,是块特别漂亮的桃花冻石,当时在上面刻了一个曦字。这些东西让人体会到,它们除了使用之外还能让你把玩,怎么看,都喜欢,林曦觉得这对人影响是很大的。
在采访中我们问林曦老师如何对待你的物件?
林曦老师的回答竟如小孩子一般:不管它多贵多便宜,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在身边,周围,要能看得到。林曦讲起她小时候喜欢的东西要放在枕头边上,睡觉的时候得捏着。她以前的枕头,掀开下面好多东西,小珠子、小石头、小杯子,就是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到现在也是这样,买了一个新玩具,特别喜欢,就把它放在枕头边上、床头上,玩一玩,然后就满意地睡了。
林曦老师说,人们常有一种理论是越好的东西,越要远一点,越是放在手边越容易破碎,其实很多人也是这样对待人际关系的。但林曦老师觉得恰恰不应是这样的,一件东西的价值其实是你跟它相处的时间长短决定的,你越是喜欢,越应该把它用起来,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
我们又问林曦老师她喜欢历史上哪些人对待物质的态度?
林曦老师:我觉得还是像袁宏道、张岱这样的人。他其实不是对那个物、对那个纯粹的东西有多么深的感情,而是对这个物跟他在一起的这一段时光。其实还是对时间有深情。说白了,人是赤条条来,再赤条条走,不带来物也不带走物,所以物能见证的就是一段时间和某种记忆。古人都讲,物是用来明志的,用于阐明自己的志趣和方向。
最后我们问林曦老师:历史上有哪一个空间或建筑,它的概念或者硬装软装是你喜欢的?
林曦老师谈到:最喜欢的就是乾隆皇帝的三希堂,好像就四五平方米,很小的空间。但是你一看那个空间就知道,待在里面的人肯定很舒服。他已经拥有了人间最高的权力和财富,但是他还是需要这样一间陈放他私人爱好的书房来抚慰自己。
三希堂
乾隆十一年,乾隆在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里,放了他藏的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里是他的书房,原名为“温室”,不大的空间,4.8平方米,冬天很暖。因为藏了三件他所珍惜的物件,所以他把这里改了一个名字,叫“三希堂”。
林曦觉得从前大家会窝在一个小空间里面,展开一个手卷看,然后渐渐变成立轴,然后现在就变成一张水墨画恨不得有一面墙那么大。我们越来越推崇公共的、很大、看起来很牛、特别能展示的地方。但其实那样的空间,人在里面是很难舒服的。就像鸟儿飞多高多远,让它舒服有安全感的也是那一个自己的小窝。中国人讲“聚气”。人待在私密的、小的空间里,会很舒服,应该经营好自己的小空间,向内向外都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