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科学界备受瞩目的一年,经过多年积淀,科研领域要萌发的枝芽自新年就看到发端: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力量,中国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将明确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在前沿、新兴、交叉、边缘等学科以及布局薄弱学科,推进学科交叉国家研究中心建设。
这一切变化都格外引起了清华大学医学院朱丽红博士关注,她在日本留学取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又去到美国休德克萨斯大学研究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当中引发的神经中枢疼痛问题。
经历过多年日本、美国基础医学研究与工作,让朱丽红博士此次回到中国有了更与众不同的感受。面对答魔社区的记者,朱丽红用最平实的语句说:“世间有许多工作可做,能做科学工作是幸运的;世间有许多故事好讲,能讲好科学故事是幸福的。”
专注基础医学
2015年中国研发投入和科研实力跃升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此前,中国科研力量已经连续5年快速提升引起全球瞩目。
就在这一年,朱丽红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她提前结束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博士后训练期间的工作,来到清华大学医学院,协助耶鲁大学生理学科学家肯尼撒博士,组建全新的科研团队。
“这是我至今不会后悔的选择,现在的状态是我满意的状态。”朱丽红在亲和又自然的表达中透出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养成的坚定执著。
故土难离的亲情是对她最大的牵绊,中国科研崛起的力量也是促使她下定决心的源泉。
一离京洛十余年,仿佛一场轮回,朱丽红从清华再次出发。只不过这次出发,中国相比十余年前,早已今非昔比。中国科学坚定的迈着前进的步伐,大力发展量子信息科技、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生物技术等,未来这些领域都有可能走在世界前沿。
当然,中国科学依然存在缺陷,比如创新环境还不够好,高等教育体系在激发创造性思维方面也做得不够好,一些大学还是更注重论文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而且对基础医学存在片面偏见的人也不在少数,很多人还是无法理解“研究膜蛋白到底有什么用?”、“所有项目当然要充分论证后再立项”、“能够产业化的项目才是好项目”。
每当遇到这样的偏见,朱丽红总是条件反射的表现出对基础医学的热爱:“不要觉得基础医学离我们很远,所有医院中的临床问题根源都是基础医学问题。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都是相辅相成的,我国基础医学和临床结合应该更紧密。”朱丽红向答魔记者解释说:“我总喜欢用蛋白质来举例子,任何一个蛋白都不可能单独作用,我们要将整体结构中的每个环节做好。”
对医学的热爱来自于对生命的触动,尤其是美国癌症治疗领域排名第一的休斯顿埃德森癌症治疗中心的工作经历,一直深刻触动着朱丽红。她每天到达研究中心要穿过长长的医院候诊走廊,看着各种年龄、各种肤色的癌症患者痛苦的神情,看着本该享受童年快乐的幼小孩子身长插满管子的样子,朱丽红总是在不断激励自己,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建议,只有对于治疗有一点帮助都非常有意义。
多年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让朱丽红的思维逻辑、工作习惯非常西方化,她无论自己工作还是指导学生都讲求专注和执行力,设定短期目标后即刻行动,只有自己行动才知道自己的能量到底有多少,绝对不能瞻前顾后想得太多。
虽然话语中很少直接的表白一位中国科学家对于祖国科研事业应如何富有责任和担当,但是朱丽红在以中西方科研现状对比中,以她的视角剖析着我们的不足和方向,表达着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期盼。不禁让人联想到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在清华大学演讲: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千成不要理会那恶俗的力量的引诱,诞妄的巨体的叫唤,拥积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
朱丽红也说:“做科研的人要遵从内心的感受,基础医学就是面对生命的真实,在真实的科研中不要忘记生命的美好。
哭鼻子女生变身博士超人
博士课程并不仅是单纯培养科学家,只有很小一部分人会成为科学家,博士课程是一个让内心强大的捷径。
朱丽红认为在日本筑波大学读博士期间的成长是甚为重要的阶段,从一个简单试验失败的打击都无法承受,碰到问题还哭鼻子的女生,蜕变成以为内心格外强大,不惧怕任何难题和挑战的超人。
“因为我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太多了,科研就是一个向着假设目标前进的过程,但是难免波折甚至目标设定错误,科学来不点半点虚假,只能一次次的想尽方法、调整方向。”朱丽红很认真的告诉正在读硕士或者大学的同学:“建议有条件、有机会要经历一下博士阶段学习,因为这种学习远远不是专业内的知识体系的完善,会给你从内到外整体注入的坚持精神和解决问题方法。”
保持内心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
很多同学在即将毕业时总是担心忧虑,生怕走错一步耽误一生,朱丽红博士的建议是完全不需要担心,不用知道未来如何选择,先把现在的自己做好。强大的你足可以应对将来任何选择。
年轻的时候不要怕自己未来走错路,谁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不要设定过于长远的计划,对自己有3-5年规划足矣。只要把这个目标做好,不需要过多的想到未来。如果设定5年拿到博士学位的目标,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即使无法成为科学家,也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充满能量的人。
这次回国中,朱丽红明显能感觉到中国的教育在发生变化,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在向着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大学教育也在随之转型,借鉴西方教育成功之处,尊重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开放包容的态度也让中国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有更多与全球同步的机会,以更广阔的视角接触世界。
在促进科研人员沟通交流方面,朱丽红博士赞赏答魔社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社交平台,在这里不仅可以最先获得全球科技资讯,更有经验丰富的教授答疑解惑。面对答魔社区20万科研领域学生,她真诚的建议大家:生命科学、医学发源地在西方,有机会到西方留学工作是拓展思维的良机,只有深入接触到当地的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心灵去体会才能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思考。
将对生命的赞叹凝练成诗
科学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让我们心中的美凸显出来。朱丽红眼中的蛋白质是美丽的精灵,捕捉到它们完美的存在,就构成了生命的和谐韵律。
在等待细胞运动试验的过程中,朱丽红会联想到很多生物,甚至会联想到自己,生命运动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充满无穷奥秘、无限美感。人生道理都是相通的。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草长莺飞、四季更迭,朱丽红闲暇时间会带着孩子、带着学生到荒芜的山野林间踏青,到与世隔绝的库页岛采集样品,到神秘贵州天眼探险……
感慨自然之美的时间久了,心中会不由自主流动出诗歌。朱丽红不仅热爱现代诗歌,也喜欢古体诗歌,还用日文、英文写诗,不过她心中殿堂级地位还是留给了中国的诗歌。
“只有我们中国的诗歌是无法模仿的,科技可以模仿,但唯有诗歌不能模仿。”这番话简直不敢相信是出自一位理学博士之口。
科研是理性的,探寻规律的心态又如此感性,很难说是科研改变了朱丽红,亦或是朱丽红重新定义了她眼中的科学。她是一位新时代、国际视野的学者,她的理念中的责任与担当不似上一代人的沉重,反而更加开放与包容的还原到对生命本源的追求,她很低调的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科技人员,是的,她是一位有思想、有灵魂的科技人员。
【朱丽红博士】
朱丽红,日本筑波大学理学博士,专注于发生发育、细胞运动领域研究,博士学习期间主要课题为:细胞膜上面的脂筏结构域(lipid raft)在玻璃海鞘精子运用中的作用。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当中引发的神经中枢疼痛问题研究。
2015年至今任教清华大学医学院,与耶鲁大学生理学科学家肯尼撒博士组建全新的生理学实验室。
2018年2月朱丽红博士作为首批入驻答魔社区专栏科学家,以更多视角与方式传播思想、对话科学。
【关于对话科学】
“对话科学”是答魔社区打造的一档访谈栏目,捕捉科研领域热点事件,探讨前沿科研话题,还原科学家们研究与求学经历,聆听科学家们独家观点,通过与科学家思想交锋感受智慧碰撞。
【关于答魔社区】
答魔社区是全球领先的科技互动分享平台,汇聚全球最新科技与有洞见的科技人才,以生命科学为源点,开创生命科学+医学、生命科学+化学、生命科学+量子物理、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的跨领域研究及应用,实践知识融合,构建科技生态圈,推动科技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