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留下痕迹的地方,都在等待着下一个奇迹的追随,奇迹的发生,有天意,也是人和。少年时代,那个儿子第一次写字时挥毫就写了“毛”字的小男孩,顺着“天意之路”,已经成长为一位虚怀若谷的当今书画名家,他就是姜乃军先生。
记得幼儿园大班时,第一次学会写字就写了毛主席的“毛”。那时在全班,我写字是最好的。上小学时候学校有书法课,一拿起毛笔我就特别开心,比上其他任何课都高兴。在谈到童年时期第一次写“毛”字时的经历,姜先生仅只淡淡地一带而过。但这个微妙的细节,在我看来却是历史的车轮与等待的奇迹合辙之处。越是不经意,就越是得道于自然。用姜先生的话说就是天赋使然。
探索京城
姜乃军说:“画家实际上都是在画自己,作品里都包涵了画家的感情,所谓画如其人,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唱歌也是如此,要用发自肺腑的情感歌唱给别人,而不是用嗓子眼儿发出的声音来宣泄。”姜乃军先生笔下其梅姿,正是他个性的体现,刚强,坚韧,迎难而上,不畏严寒。
早在1992年10月,姜乃军先生在家乡就办起了“乃军书画社”,画社经营了5年,载着他一点一滴的辛勤汗水和苦辣酸甜。他始终在想有更好的发展,寻求更广阔艺术发展空间,1999年6月来到北京,身上只带有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和两千元钱,租住在一个仅十五平米的地下室,简简单单地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活。当时的他,只是抱着一种过来试试的单纯想法,不计过去,也未问将来。
在北京找工作时,姜乃军几乎处处碰壁,艰难异常。眼看身上荷包日渐紧瘦,寄居于朋友之处却又不忍长期叨扰。一场大病几乎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起初的洒脱渐渐被面对严峻现实的忧虑所取代。虽然这“北漂”之路壁垒重重,但姜乃军还是选择了咬紧牙关,坚持不懈,一往无前。就好似梅花不相信有熬不过去的严冬一样。终于,在西单一家户外广告公司找到了美术设计的工作,至此总算有了收入来源。北京的深厚文化底蕴是滋养姜乃军先生书画艺术之花的肥沃土壤。在这里,诸多名家高士聚集于此,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源源不断。就在如饥似渴的求知过程中,2000年1月经朋友推荐介绍到一家报社美术编术工作,从此姜乃军在艺术生涯的道路中有了新的追求。
竹正名利
姜乃军先生在北京还是报社美术编辑时,就受到原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沈希诚老先生的赏识,他们通过约稿和观光画展走得很近很亲,同时给他提供了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机会,由于姜乃军只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和绘事,但当时年轻气盛的他婉言谢绝了。沉浸在写字画画的乐趣中,并不去问任何功名利禄。他的不争,是骨子里透出的淡泊,他的清净,是血液里流淌的高洁。竹子中空却坚韧结实,无世俗,不功利,正风骨而高气节。就好似一位业内人士评价他笔下的“梅开多神韵,竹风少媚俗”之个性一般。的确,观姜乃军笔下之梅与竹,一改梅花开时的热烈奔放,转而化作一阵山风吹散浓云雾霾,顿时天朗气清,劲风不止,依然掠动竹枝,似要穿透每一片竹叶。竹动之处,声势如洪。犹要淹没漫山,似将山河吞吐。如此竹风非“少媚俗”,是“扫媚俗”。“扫”之动感,果断,坚决。姜乃军先生之竹梅生动,实为可视,亦为可闻。
若无竹之正派耿直,姜先生也不会有对艺术的一丝不苟,若无一丝不苟,自然也就不能明辨是非,提高鉴赏水平与自身技能。不论何种场合,他都不忘去细心品读每一副作品,去粗取精,补给充实,他艺术的成长,正是在这样地钻研下集腋成裘。
竹鲜单生,成林而长,一般而言,在人们印象中,提到竹子就会想到竹林二字,竹之成林也郁郁葱葱,繁茂生动。姜乃军能把笔下之竹画得如此栩栩如生,必定是读懂了竹,而才会胸有成竹。
梅竹气韵
活到老学到老,这将是他一辈子的追求。姜乃军笔下之梅无瓣,梅花只呈圆片状点染。“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是他最欣赏的郑板桥的诗句。不注重形似,而追求神意。梅花无瓣是他性格使然的体现,并非刻意索求创新的矫揉。而是不追求繁琐的细腻,注重大局的把握。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果断。参天虬枝,参差俯仰,虚实相生,笔墨精妙,苍雄秀润,不落窠臼。他所画之梅,不论远观还是近取,都会被那种超脱洒放的气韵所吸引。
从画梅到写竹,姜乃军的作品都是少勾勒而多皴点,晕染出的是潇洒不羁,率性超脱之风骨。我也曾欣赏过其他人笔下之梅竹,多形似而少內韵。大都以梅竹寄情,而非喻竹梅比己。多是清高淡雅的平平之作,虽墨有五色,却少精神主张。有多少画家能够真正突破技巧的桎梏而用心点画出自己的心性。落笔时已无我,运笔时也无笔,这就是工匠与大师的区别,同样在手握毫笔时,却有不一样的心境。仅只是一念之间,一纸之隔,便高下立判。
姜乃军告诉记者:“中国画最重要的是意境,传神。画到突破是很重要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心一世界,一念一重天,最广阔的不是天空,也并非海洋,而是每个人的内心。“我”与“心”原也重重相隔,只有突破层层“自我”,才能与“我心”渐行渐近。姜乃军的追求梦想之路,也是一条梅与竹的气韵味之路。
如梅竹般坚毅而刚强的品质让他在生活和艺术一次次地淬炼中浴火重生。笔下梅竹的蜕变,烙下他不屈而刚强的精神印记。如今的姜乃军已完成从无到有的过程,人生旅程的下一站,等待他的将是绽放得更加灿烂的艺术生命之花。。作者系中国书画网特约评论员杨丹菲 德谷轩)